
曹彬,字国华,真定灵寿(今河北省灵寿县)人,北宋开国名将。
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贵妃张氏的外甥,秉性淳厚,清廉谦逊。
郭威建立后周,曹彬成为皇亲,被任河中都监。河东节度使王仁镐因为他身份尊贵,对他特别礼遇。而曹彬待人却更加恭敬,参加官府宴会时,端庄持重,目不斜视。王仁镐自认为工作足够勤奋严谨,但面对曹彬,却自叹不如。
公元958年,曹彬出使吴越国。完成使命后,他即刻返回,没有接受吴越国的礼物。吴越国主派人追送,曹彬仍不接受。但转念一想觉得不妥:“我再三拒绝,会让别人以为我是在邀名,也许还会影响两国的关系。”这才接受下来。回京后,他将这些财物逐一登记交给官府,自己分毫不留。
后来,曹彬出任晋州兵马都监。一天,他与宾客在野外围坐谈话,有个人给他送信。送信人不认识曹彬,偷偷问旁边的人:“哪个是曹监军?”旁边的人指着曹彬给他看,送信人不相信,笑着说:“岂有国戚近臣,穿粗布袍,坐小板凳的呢?”
后周时,赵匡胤掌管禁军,喜欢与人结交。但曹彬非公事从不登门,大臣们的宴会也很少参加。那时,曹彬作为皇帝亲随,掌管茶酒。赵匡胤有一次向曹彬要酒,曹彬说:“这是公家的酒,不可以给你。”之后自己买酒请赵匡胤喝。
赵匡胤建立宋朝后,对后周的皇亲旧臣难免有所猜忌,但他深知曹彬为人,从未对他有所怀疑。有一次,太祖问曹彬:“我过去总想亲近你,你为什么疏远我?”曹彬说:“我是周皇室近亲,又任朝廷官职,谨慎行事还怕造成什么错误,怎敢轻易结交呢?”君子不党,宋太祖由此更加器重曹彬。
曹彬治军严格,且不滥杀。公元964年,曹彬参与攻伐后蜀,每攻下一地,不少将士都想屠城逞其杀欲。只有曹彬严令约束部下,因此他所到之处,都受到百姓欢迎。后蜀平定,许多将领回朝时,都满载搜刮的财物,曹彬的行装中只有随身衣物和几本书。
公元974年,宋朝攻打南唐。曹彬围住金陵近一年,却迟迟不进攻,一直等着李煜投降。他多次派人劝说未果,只好攻城。即将攻克时,曹彬突然称病,众将都来探望。曹彬对他们说:“我这病不是药物能治愈的,只有诸公诚心立誓,克城之日,不妄杀一人,我自会痊愈。”众将许诺,一起焚香立誓。第三天金陵被攻克,李煜投降,城内百姓感恩曹彬,纷纷赞其仁德。回朝后复命,曹彬的名帖上只写着“奉命到江南办事返回”。他的低调、不居功竟然到如此地步。
曹彬后来官至枢密使(负责军事的最高长官),虽然地位尊贵,但他从不傲慢懈怠。即使接见手下官吏,也必须穿戴整齐。曹彬为人宽厚,不计较别人的冒犯和过失。他把俸禄分给宗族,自己没有积蓄。公元999年,曹彬因病去世。
◼ 宋代上承五代乱世,武将们不懂得遵守法纪,把杀人掠财当作常事。曹彬虽是武将,却能在腥风血雨中独守着一颗不变的仁心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