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逢龙,字应甫,南宋庆元府鄞县(今浙江省宁波市)人。历任国子正,太学博士,兴国、信、衢、衡、袁五州知州,广东、湖南、福建常平提举,宗正少卿等职。
南宋末年,风雨飘摇,国弱民疲,但是在儒学的滋养下,士大夫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,在追求个人成圣成贤的同时,渴望国家安定、人民安康。这其中,赵逢龙是一位典型代表。
史籍中没有记载赵逢龙的生年,只说他从小刻苦自修,学识广博,纯良诚实。
公元1223年,赵逢龙考中进士,授国子正、太学博士。随后他在地方任职,做过兴国、信、衢、衡、袁等五个州的知州,还做过广东、湖南、福建等地的提举常平司。顺便说一下提举常平司,它作为一路监司官,虽品序不高但责任重大,负责平仓、免役、市易、坊场、河渡、水利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事。中央对提举常平官有着严明的选拔、考核、监察、奖惩制度,以督促他们恪尽职守。提举常平司除了经济职能,还有监察职能,在维系中央朝廷和地方州县官员方面起着连接轴作用。这么重要的职位,赵逢龙兢兢业业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赵逢龙每到一个地方任职,都会将有司按照惯例设置的特殊待遇一一撤去,每日只吃普通饭菜,除了自己应得的俸禄之外,其余一概不取。他坐在公署里,开门办公,所有事宜当面决断。赵逢龙为官宽大仁恕,安抚体恤百姓,有百姓生活困难拖欠赋税的,他都代为缴纳。赵逢龙后来升任将作监,又被任命为宗正少卿兼侍讲,专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。
赵逢龙为官正直廉洁,熟悉朝务,但是个人的努力终究不能抗衡时局洪流。他壮志难酬,决然辞官布道,在家乡宁波开坛讲学。与赵逢龙交游之人都是王公大臣以及名士贤人,拜师求道者不计其数。南宋宰相叶梦鼎年轻时,经人引荐,前去赵逢龙家拜访。赵逢龙热情地接待了这个来自台州乡下的年轻人,对叶梦鼎刻苦上进的精神和人品学问由衷赞赏,欣然接受了叶梦鼎拜师求学的请求。
赵逢龙博学多才,做过多任地方官,谙熟民情,对地方事务有独到的见解,再加上他在皇帝身边侍讲的经历,使叶梦鼎眼界大开。不可否认,赵逢龙是叶梦鼎求学路上遇到的极其重要的师长。叶梦鼎后来出任庆元判官,仍旧对赵逢龙执弟子之礼。叶梦鼎经常说老师家的门矮小简陋,想买下旁边的房屋来扩建大门。赵逢龙说:“如今邻里之间安好,一旦惊扰,他们虽然会勉为遵从,但是我能够无愧于心吗?”
赵逢龙没有什么欲望与嗜好,不喜好名声,不爱张扬,就这样过了很久,心态淡然不知道富贵之味。有人问他拿什么遗惠后代,赵逢龙笑着说:“我担忧的是子孙们学问、德行不好,不担心他们饥寒。”88岁时,赵逢龙在家中去世。
◼ 《孟子》曰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”赵逢龙先“达”而后“穷”,为官替百姓着想,退隐修炼自己的道德品格,不失孟子原义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