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,南宋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,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之一,历任赣州司户参军、漳州知州、吏部员外郎、江东转运副使等职。
公元1154年,杨万里中进士,授赣州司户参军,进入仕途。38年间,历宋高宗、宋孝宗、宋光宗、宋宁宗四朝,出任过很多职务,直至辞官退休,虽官位不高,却多有政声。
杨万里以满腔忠诚,忧国忧民,大声疾呼,直指权奸,无所顾忌。也因此官路不顺,屡屡遭贬或被“闲置”。宋光宗叹其“也有性气”,宰相周必大称其“有折角之刚”,大学者朱熹说他“廉介清洁”。
杨万里提倡不扰民政治。公元1170年,杨万里担任隆兴府奉新知县。一到任,他就发现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,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,便知是官吏盘剥所致。于是他下令,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,禁止扰民,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,告知只需缴纳官定税赋的额度,并放宽期限。很快,百姓纷纷主动前来纳税,不出一月,欠税全部交清。
在朝中,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。面对中原沦丧,江山唯余半壁的局面,他反对放弃两淮、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,反对屈膝投降,力主抗金。同时,他认为国家命运系于人民,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,激起人民的仇恨、愤怒和反抗。因此,他提醒皇帝“要节财用、薄赋敛、结民心,民富而后邦宁”。
公元1167年,杨万里上政论《千虑策》,深刻总结了“靖康之变”以来的历史教训,直率地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,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。
公元1185年,鉴于“宋金和约”业已20余年,而朝政依然因循苟且,毫无起色,杨万里便向宋孝宗上《十事疏》,希望孝宗“超然远览,昭然远悟”,重振太祖旧业。疏中一面强调整顿军备、足国裕民、赈救灾区、除奸去佞、广开言路的重要性,一面劝谏“人主不可以自用”,要“精专备敌之策”,为有事时做好一切准备。陈辞恳切,忧国之心溢于言表。
公元1190年,杨万里出任江东转运副使,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。在这个旁人看来是管钱管物的“肥差”上,杨万里兢兢业业、清清白白。在卸任时,账面结余有钱万缗,按照当时官场惯例,这笔钱可由杨万里支配,但他分文不取,全部留于官署。
权臣韩侂胄当朝时,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,网罗名士,拉拢杨万里等人。他修筑了一座南园,嘱托杨万里写一篇《南园记》,并许以中书省、门下省的高位。杨万里非常鄙视韩侂胄,斩钉截铁地说:“官可弃,记不可作也。”决不屈从于权势,毅然予以拒绝。
杨万里赋闲在家的15年,正是韩侂胄把持国柄,专权僭越日益严重的时期。杨万里对此非常忧愤,郁郁成疾。有一天他得知韩侂胄出兵北伐之事,失声痛哭,马上叫人拿来纸笔,奋笔疾书:“奸臣韩侂胄,专权跋扈目无皇上,轻易动兵残害百姓,阴谋危害国家。我空有此头颅,却落得个报国无路,唯有孤愤!”又写了几行字留别妻儿,写罢突然笔落人逝,享年80岁。朝廷追赠他光禄大夫,赐谥号“文节”。南宋诗人葛天民称赞他是“脊梁如铁心如石”。
◼ 杨万里一生以国事为重,立朝刚正,遇事敢言,指摘时弊,无所顾忌,根本不在乎仕宦富贵。“落红满路无人惜,踏作花泥透脚香”是他一生光明磊落的自我写照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