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介,字守道,兖州奉符县(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)人,北宋著名学者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“泰山学派”创始人,号称徂徕先生。历任郓州观察推官、御史台主簿、国子监直讲、太子中允、濮州通判。
石介是北宋太常博士石丙之子,受父亲的影响,从小专注学问,有远大的志向。
23岁时,石介游学至应天府,他勤奋刻苦,清苦自甘。侍郎王渎听说他生活贫困,就把会客时的美食送去给他。石介却谢绝说: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啊!早上吃了细米鱼肉,晚上就吃不下粗食糙饭了,这是人之常情,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馈赠。”公元1030年,石介进士及第,被授将仕郎、郓州观察推官。
石介一生对教育事业不遗余力。公元1035年,石介创建泰山书院。在徂徕山居父母丧期间,他在长春岭创建“徂徕书院”开馆授徒,教授《周易》,人称徂徕先生。公元1042年,石介被杜衍推荐,被召为国子监直讲,太学由此兴盛,求学的人由原来二三十人骤增至数千人。
石介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,同时重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,认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。他经常与学生讨论和辩论,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思维。他还提倡实践教学,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。这些教育改革措施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升了学习成果。
石介爱憎分明,率性敢为。他曾被征召担任御史台主簿,还没有到任,就向皇帝上表议论国政,因此被贬为嘉州军事判官。
公元1043年,朝廷范仲淹、富弼、欧阳修、杜衍等人被任要职,他们以国家为重,革除弊政,大力推行“庆历新政”。对此,石介写下了慷慨激昂的《庆历圣德颂》,赞扬革新派,指斥了守旧派。有人提醒石介,不要过于激怒政敌。石介却满不在乎地说:“这是大好事,歌颂此事是我的本分,怎么可以停止呢?”诗作写完后,好友孙复对石介说:“你的灾难将始于此。”
《庆历圣德颂》中说,“大奸之去,如距斯脱。”距是公鸡脚趾的突出部分,意思是去除坏人,要像去除鸡爪子的关键部位一样,使它无力再行动。石介的言论让以夏竦为首的守旧派怀恨在心。公元1044年,石介因韩琦推荐,在直集贤院任职。
夏竦为打击革新派,从石介开刀,命人模仿石介笔迹,伪造了一封石介写给富弼的信,信中说革新派计划废掉宋仁宗另立新君。“庆历新政”最终失败,革新派相继被罢职外放,石介被外放到濮州任通判,未及到任,便病逝于家中,终年41岁。
石介有强烈的民本思想,他强调“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”,主张“息民之困”,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、道教、标榜王权,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,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。他十分憎恶贪官污吏,把他们比作虎狼,认为必须给予惩治。他还揭露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,说他们不仅平时“贪荣取宠不知休止,聚财积货不知纪极,饱而食,醉而眠,”而且“陈功劳,叙阀阅,矜材能,荐智略,恨爵位之不高,任使之不先”,但一旦国家出现危机,却一个个明哲保身。因此他主张裁革冗官,澄清吏治,推行仁政。
◼ 石介为官不畏权臣,敢作敢为,讲学不拘泥于书本,多有发挥,很受学生欢迎。他有气节、有才能,是一位值得后人敬重的人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