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弼,字彦国,北宋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人,历任将作监丞、直集贤院、知谏院、枢密副使、同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等职。
富弼少时笃学,心胸宽广,才华横溢,颇受范仲淹赏识。范仲淹建议他通过制科入仕。于是,富弼参加茂材异等科进士及第,入朝为官。
富弼为官清正,克己奉公,忠君爱国,不贪恋权位。入仕50余年,累计拒官近百次。
富弼步入仕途不久,先后被派往绛州、郓州为官。那时山东一带匪患频发,当地长官软弱无能,不但不镇压,反而给这些盗匪送礼,以求获得安宁。朝廷得知后,派范仲淹调查处理。
富弼认为,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却不尽力办事,姑息养奸,形同通匪,必须严惩。范仲淹解释:“地方官府兵力有限,盗匪大多隐匿山林,极难围剿。贸然出兵,只能劳师伤财,反而让百姓受苦。他们这么做,也是保护百姓所做的权宜之计。”富弼反驳:“朝廷正要弘扬法令,如此做法,怎能治理一方?”这时,有人从旁提醒富弼,不要忘记范仲淹的知遇之恩。富弼坦然答道:“我和范先生是君子之交,怎能因为报恩就放弃自己的主张呢?”范仲淹听后点头道:“不同俗流,这正是我看中富弼的地方啊!”
富弼升任枢密副使后,与范仲淹、欧阳修共同推行“庆历新政”。“庆历新政”失败后,富弼自请外出,以资政殿学士任河北宣抚使。两年后,被授给事中,移知青州,兼任京东路安抚使。
当时,河北地区洪水成灾,大批百姓逃到青州,富弼不拒绝,全部接受。以往赈灾,都会将百姓聚集在一起,容易引发疫病。现在一下子来了大批灾民,就有人好心提醒富弼这样做有风险,万一出事,被朝中一些官员抓住把柄,趁机诋毁,就不好了。富弼却不在意,说道:“我岂能以一己之安危,而弃数十万百姓于不顾?”
富弼动员所属各州县腾挪公私房舍10万余间,分散安置灾民,组织官吏分区管理,又劝说本地富户捐献粮食,并开仓放粮。周围山林陂泽中可以吃的东西,都任凭灾民采集。第二年,青州小麦丰收,他又发给灾民返乡路上用的食物。这次赈灾,富弼救活了50余万人,还招募了1万多名青壮流民当兵。
富弼的赈灾方法,简便有效,各地纷纷效仿。皇帝知道后,特意嘉奖提拔他。富弼坚辞不受,说:“这是臣分内的事,不值得奖励。”
富弼出任枢密使时,宋英宗登基,赏赐朝廷众臣。大家领赏退下后,英宗单独把富弼留了下来,又额外赏赐他几件器物。富弼叩头谢恩,却不肯接受。英宗不明原因,问:“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,你没有必要推辞呀!”富弼恳切地说:“东西虽然微薄,但是额外所赐。如果不谢绝,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,我凭什么劝谏呢?”
宋军与夏朝交战,辽朝趁火打劫,大兵压境。朝廷要选派使者去辽朝谈判,但众大臣都怕出意外,不敢前往。宰相吕夷简与富弼有矛盾,借机推荐了他。富弼二话不说,慷慨奔赴。临行前,他对皇帝说:“人主忧虑是臣下的耻辱,我岂能贪生怕死。”皇帝深受感动,打算将他升为礼部员外郎、枢密直学士。富弼辞谢:“国家有难,臣子理应尽忠,怎能接受官爵呢?”随后便踏上了出使的道路。见到辽兴宗后,富弼据理力争,拒绝割地的要求,同意增加岁币,最终与辽兴宗达成共识。后来,皇帝认为富弼堪当大任,任命他当了宰相。数年间,百官各司其职,国家太平无事,时称贤相。
公元1083年,80岁的富弼在洛阳病逝。他临终前还给皇帝上疏,指出时政之失。宋神宗收到遗奏后,十分哀痛,辍朝三日,撰文祭奠,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◼ 富弼没有因为范仲淹有恩于己,就在政治上放弃自己的观点,而是以国家大事为重,据理力争,展现了正直的品格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