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夏卿,字云客,唐朝京兆万年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,曾任刑部员外郎、长安令、常州刺史、苏州刺史、吏部侍郎等职。
韦夏卿的父亲韦迢曾任岭南节度使行军司马。韦夏卿从小潜心于学习,后来与弟弟韦正卿一同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,在对策考核中都获得优等。韦夏卿被授高陵县主簿,累迁至刑部员外郎。
当时,旱蝗之灾严重,皇帝下令在郎官中选拔一部分优秀者出任京畿地区的县令,韦夏卿被任为奉天县令。因考核成绩第一,转长安县令。
唐朝永贞年间,韦夏卿官任吏部侍郎,掌握着朝廷选拔、用人的大权。他的堂弟韦执谊官居翰林学士,也很受唐德宗信任。当时有些人急功近利,为求科举得中,便通过贿赂吏部侍郎来谋取一官半职。
有人先把金子塞给韦执谊,委托韦执谊把黄金交给韦夏卿。韦执谊答应了这个人的非分请托,来到宫中,与韦夏卿谈论时事,打算借此机会把黄金塞到韦夏卿的袖子里。韦夏卿发现了韦执谊的动作,忙问韦执谊这是为何。韦执谊只好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。韦夏卿吃惊地说:“你我二人有赖先人德惠,方在朝廷为官,怎可如此自坏名节!”说罢拂袖而去,韦执谊大为羞惭。这便是成语“摆袖却金”的出处,比喻为人廉洁,不受贿赂。
韦夏卿处理政务通达明理,不制定死板的规矩。他精通儒术,性情通脱简朴,有高情远致,经常与人交谈以增长见闻,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士。韦夏卿抚养侄子,用心程度超过自己的儿子,为人们称道。韦夏卿晚年将要辞官的时候,把他住的地方题名为“大隐洞”。
韦夏卿善于识人用人。他任常州刺史时,窦群还是一介布衣。窦群攻学《春秋》,著述颇丰。韦夏卿非常欣赏窦群的才学,便将他的史学论文推荐给朝廷看,但却泥牛入海,毫无消息。等到韦夏卿任京兆尹时,利用皇帝召见的机会,当面向皇帝推荐窦群,使窦群终于被启用,后来窦群一直做到御史中丞。韦夏卿当初选拔的人,很多都成为公卿宰相,所以世人称赞他有知人之明。
韦夏卿有一爱女韦丛,他当时身居高位,但没有给女儿选择门当户对的人家,而是下嫁给当时还是朝廷小官的元稹。后来元稹做到宰相且不说,他的诗名也满天下。由此可见韦夏卿识人的眼力。
韦夏卿官至工部尚书、太子少保,始终怀有一颗忠正廉洁之心。他于64岁时去世,朝廷追赠尚书左仆射,谥号献。
◼ 对权力的拥有者来说,无论权力大小,面对各种形式的腐败侵蚀,能否守住自身的底线,考验着修养和定力。“摆袖却金”,是每一个权力拥有者应该扪心自问的问题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