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易于,唐文宗太和年间益昌(今四川省广元市)县令,为官清正廉洁,勤政爱民。
关于何易于的事迹,要从孙樵说起。孙樵是晚唐著名文学家,官至中书舍人。因公出访各地的孙樵途经益昌,无意中听说了何易于的故事,有感其节,作《书何易于》一文,扬其名于天下,这才使何易于以县令的身份名列《新唐书·循吏传》,流芳百世。
据《书何易于》记述,益昌县距离刺史治所40里。刺史崔朴有一次春游,泛舟东下,一路上与宾客把酒欢歌。途经益昌时搁浅,为使航行顺利,便下令让民夫拉纤。何易于内心不满,又不便阻拦,便亲身上阵,和几个衙役一起拉着纤,累得满头是汗。少顷,崔刺史发现有一白面书生夹在纤夫之中,俯首躬身拉纤,腰间却插着一块官员记事的笏板。惊诧之余,崔朴唤那人上船,问其身份。那人从容对答:“下官是益昌县令何易于,不知刺史大驾光临,有失远迎!时下春耕大忙,农夫们无暇应役拉纤。下官正好空闲无事,可以承当这个差使,特来为长官挽船。”一席话不愠不火,却把崔朴一行羞得无地自容,赶紧下船登岸,低头策马而去。
当地百姓多在附近山上种植茶树,卖茶所得可以补贴家用。管辖盐铁的官员上奏朝廷要求严格“官家专营”制度,于是皇帝下诏,凡是有专营物品的产地,要严格征税,当地官员不得为百姓隐瞒,茶叶也在此列。
何易于看到诏书说:“益昌即便不征收茶税,百姓都生活得不好,为何还要增加他们的赋税呢?”于是命令差役将诏书放起来,不打算执行。差役急忙说:“违抗诏令,您不怕被流放吗?”何易于说:“我难道为了保住官位,就不管全县百姓的死活吗!我何易于敢作敢为,抗旨不遵的罪责由我一人承担!”于是亲自动手,烧掉了诏书。上级监察官员得知此事,感慨他能够挺身而出、为民利不惜性命,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件事,出于敬佩何易于的为民情怀,而没有弹劾他。
当地百姓,凡儿女年幼、家中贫困无力操办丧葬事的,何易于就会拿出自己的俸禄,派遣属下帮忙办丧事。何易于还经常请年长的百姓来县衙,一起吃饭聊天,询问政令得失。百姓前来告状,何易于都详细了解情况,与他们沟通,帮他们分清是非曲直。对犯小罪的人劝导向善,对犯大罪的人杖责教训,但不交给狱卒关押。在他治理益昌的3年中,牢狱中没有罪犯,百姓没有服役。
后来,何易于调任绵州县令,仍旧采用同样的方法为官行政。当时的绵州刺史正是后来的宰相裴休,还曾到当地视察,看他如何处理公务,对何易于的品格赞赏有加。
◼ 郡县治,天下安。何易于能从百姓利益出发,做好徭役、征税、断案这几件要事,得到了民众的爱戴,是一个称职的县令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