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甫无逸,字仁俭,隋唐时期京兆万年县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,历任淯阳太守、右武卫将军、刑部尚书、民部尚书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。
皇甫无逸生于乱世,却始终坚守正道,为官期间严明法纪、惩贪除暴、清正廉洁,很有治理之才。隋朝末年任淯阳太守,政绩为天下优等,后迁右武卫将军。
隋朝灭亡后,皇甫无逸归顺唐朝。唐高祖李渊因皇甫无逸是隋朝功臣,对他格外器重,任他为刑部尚书,封滑国公。后任陕东道行台民部尚书,升任御史大夫。
那时,四川刚刚平定,法律制度尚不完善。地方污吏横行霸道、无法无天,百姓苦不堪言。唐高祖令皇甫无逸前去巡视安抚。到成都后,他严明法纪,惩贪除暴,大量选用廉洁善治的官员,使得蜀地很快由乱到治。不但如此,皇甫无逸对朝廷大员也一视同仁。有一次,镇蜀将军窦琎悄悄在卧室宴请朝廷使者,并用绫罗绸缎行贿,结果被皇甫无逸发现,向朝廷奏报,免去了窦琎的官职。
皇甫无逸为官清正严明,得罪了一批贪官污吏。他受命巡视益州期间,一个叫皇甫希仁的人诬告他说:“皇甫无逸因为他母亲还在洛阳的缘故,暗地里派我与王世充交好。”唐高祖看出他说的是假话,当场戳穿,说:“皇甫无逸当年被王世充所逼,丢下母亲妻子投奔我。我对他委以重任,不同于一般人。他在益州,非常清正。大概是那些小人嫉妒,才诬告他。这是离间我们君臣关系,扰乱我的视听。”遂下令将皇甫希仁斩于顺天门。
不久,又有人诬告皇甫无逸暗中勾结萧铣。高祖于是派刘世龙、温彦博调查此事,但并没有找到证据。诬告的人终被处斩。
后来,皇甫无逸回京复命,高祖慰劳他说:“你的为人,我非常清楚。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诬告你,只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憎恨罢了。”之后,继续对他加以重用。
皇甫无逸曾两度到成都任职。第二次任职成都时,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。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操守。据史书记载,皇甫无逸除在官府办公以外,平时都闭门谢客,府中人员也不得随意外出。不在本地购买日常生活所需,而是到管辖地以外的地方采购。带队行军,安营扎寨砍伐树木从不侵犯百姓利益。有一次,他到百姓家里借宿,恰逢烛炬的灯炷烧尽,主人准备添续。皇甫无逸认为自己借宿已经打扰了百姓,不能再让百姓破费,于是抽出佩刀砍断自己的衣带作为灯炷。
后来,皇甫无逸“断带为炷”的故事成为官员清廉的象征,屡被后世引用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编纂的《六帖》一书,就将“断带为炷”列入“清廉”类目专门记述。清朝康熙皇帝亲自审定的《御定渊鉴类函》也设置了“断带为炷”条目,作为官员廉洁从政的借鉴。
◼ 皇甫无逸“断带为炷”的故事成为官员清廉的象征,代代传扬,镜鉴后世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