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叟,字伦许,南北朝时期安定郡临泾县(今甘肃省镇原县)人,任北魏虎威将军,后隐居密云。
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,儒释道同在,入世思想与出世思想并行。胡叟便是南北朝时期体现士人思想变化的代表之一。
胡叟出生于后秦,年少时便聪慧过人,悟性极高。13岁时就能辨疑析理,举重若轻。与成人高谈阔论,常令对方汗颜,因而远近闻名,人人称奇。他自学成才,博览群书,过目成诵,常常能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他尤其喜好作文,文思敏捷,既可典雅优美,又可通俗易懂。
后秦姚氏政权渐渐衰败,风雨飘摇,胡叟于是前往长安。当时,京城有个叫韦祖思的名士,自认为学识渊博,对当地名流不屑一顾。他早闻胡叟大名,听说胡叟来到长安,便想见见他。但见面时,韦祖思却对待胡叟很轻慢。胡叟只与他聊了几句家常,话不投机,便拂袖而出。韦祖思拉住他,说:“还没与你讨论天人关系的大事呢,怎么就要辞去?”胡叟回答:“可以讨论天道人事者早已不在,我知君,君知我,何必如此夸夸其谈。”说完就飘然而去。
后来胡叟进入汉中,跟随刘宋的梁、秦二州刺史吉翰进入蜀地,常被豪杰之士所尊尚。当时蜀地有个和尚聚集率领僧众近千人,铸造了一丈六尺高的金佛像。这让宋文帝十分恼火,认为和尚聚众图谋不轨,要对其施以极刑。胡叟听说此事后,叹道:“皇上怎能善恶不分,草菅人命呢?”就急忙赶赴丹阳,向皇上申诉。宋文帝听了,觉得有道理,就赦免了和尚,让他回去,遵守佛法,不得聚众闹事,危害治安。和尚感激胡叟,赠送给他珍宝财物。胡叟说:“我为德行而请命,拿钱财干什么?”于是将财物统统拒绝,两袖清风而去。
胡叟后又归顺北魏,被任命为虎威将军。可他发现自己跟这些人根本合不来。他们结党营私,尔虞我诈,贪图富贵,这跟胡叟秉持的高风亮节格格不入。于是,半年后胡叟就辞官而去。
胡叟晚年无意于政事,居住在密云,住茅屋用草席,不经营产业,常忍受饥贫,但他不以为意。去别人家拜访时,胡叟总是骑着一头母牛,身穿破烂衣裤。尚书李敷曾经赠送他财物,他也拒不接受。但饱读经史的胡叟并不是个四体不勤的书呆子,田耕疱厨都很在行。有个叫高闾的朋友曾登门拜访,正撞见胡叟光着膀子,背着一捆柴草从田间走来。朋友登门,自然要热情款待,胡叟虽然居室寒酸简陋,饭菜却做得精细、洁净,别有味道。浊酒、菜疏、主食他都亲自操办,佐以醋酱等调料,尤为鲜美。密云一带的人都仰慕胡叟的品德,常馈赠粮谷麻布,胡叟从不独享,总是分给大家共用,至死家中没有余财。
胡叟啸傲山林,纵迹江湖,如闲云野鹤,潇洒脱尘,于80岁时去世。有人将胡叟与同时期的著名隐士陶渊明相提并论。
◼ 胡叟所展示出的重义轻财、乐观旷达、随缘自适的精神风貌,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另一种情怀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