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宏,字玄伯,南北朝时期清河郡东武城县(今河北省故城县)人,前秦时任阳平公侍郎,领冀州从事,北魏时官至吏部尚书、天部大人。
两汉时期,清河崔氏已是名门望族。但在汉末乱世中,这个被后世誉为“崔为文宗、世禅雕龙”的儒家氏族逐渐淡出了政治中心。后来,清河崔氏的崔琰、崔林由于得到曹操的赏识而平步青云。崔宏便是魏国司空崔林的六世孙。
崔宏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严格的教育,少年时就才智过人,号称冀州神童。前秦宗室大臣苻融为冀州刺史时,十分礼敬崔宏,时常向他请教,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,领冀州从事。崔宏掌管东征纪室,对外总理日常事务,私下与苻融以朋友相交。崔宏工作繁忙,但一应事务皆能办妥,毫不拖延。
崔宏立身雅正,卓而不群,不以谋略立身处世。他为官以务实的政绩为世人称道。后被道武帝拓跋珪所用。当时,拓跋氏内部就国号问题发生争执。在大多数人都主张继续沿用“代国”国号的情况下,身为黄门侍郎的崔宏却主张改国号为“魏”。崔宏建议:“三皇五帝立号,或根据所生之土,或就其封国之名。国号随其本号,不再更改。只有商朝多次迁徙,改号为殷,但仍兼用以前的国号。我国统领北方广漠之土,到陛下时,国运腾飞,虽说是旧邦,却是新受天命,所以登国之初,国号改代为魏。现在慕容永所占据的土地也归入我国。‘魏’是大国之名,我认为应该定国号为魏。”作为一个刚从后燕政权过来的新人,崔宏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发表异议显然是有风险的。但是道武帝听从了崔宏的建议,正式改国号为“魏”。此后,四方各邦与北魏往来,都称其为大魏。
道武帝经常询问崔宏古今之事,以及国家制度、治世办法。崔宏每每应对如流,陈述古人创立制度的基本原则规范,以及明君贤臣的故事,往代兴废的原因,既不忤逆旨意,也不取悦迎合,颇受道武帝赏识。后来崔宏迁为吏部尚书。当时朝廷制定关于官爵、朝仪、律令、音乐、科禁等制度条令,由崔宏最后裁定。后来朝廷设置八部大夫,崔宏通管三十六曹,深受道武帝信任。崔宏位高权重,但他始终保持俭约朴素的生活作风,不置产业,家徒四壁。出入没有车,上下朝都步行。道武帝曾派人密访,事实果真如此,更加钦重他清廉的品格,厚加赏赐。
崔宏还是著名的书法家,尤善草、隶、行各体,为世人所摹写。他的儿子崔浩,有传载于史。
◼ “未尝謇谔忤旨,亦不谄谀苟容。”史书中称崔宏既不犯颜进谏,也不阿谀奉承。虽然深得皇帝信任,但始终立身雅正,恪尽职守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