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协,字正礼,南朝时期吴郡吴县人(今江苏省苏州市人),初为廷尉正,累官至鸿胪卿、员外散骑常侍。
顾协出身名门,是西晋武帝时司空顾和的七世孙。顾协年少便耿介正直,有志向节操。他年幼时父亲便去世了,顾协跟着母亲在外祖父家生活。长大一些后,顾协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,出口成章。他被举荐秀才时写的策论,得到大文学家,时任尚书令沈约称赞,“江左以来,未有此作”。
顾协最初做廷尉正的时候,冬天穿的衣服很单薄,寺卿蔡法度想要脱下短袄送给他,但又担心以顾协清廉的品性,会因此穿衣吃饭都不自在,最终没敢开口。
后来,顾协累官至鸿胪卿、员外散骑常侍。恰逢太子寿诞,朝中大小官吏都费尽心思筹备寿礼,以博得太子青睐。顾协的学生也建议他准备一些厚礼,却被顾协严厉斥责。顾协说:“为人臣者,心念天下,清廉做官,多做实事,才是最重要的。送礼纳贿,必然徇情枉法,吏治怎能清明?”不随波逐流,不趋炎附势,这便是坚守本心、矢志不渝的顾协。
传颂更广的一个典故是顾协仗打门生的故事。有个门生有事相求,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。门生知道顾协为人廉洁刚正,不敢给老师准备太厚重的礼物,思来想去决定只送给他为数不多的两千钱。令人意外的是,区区两千钱,便把老师激怒了。顾协将这位门生痛打二十大板,逐出门外。他严肃地说:“做人要像水一样清澈,把这两千钱投入水中,水还能像原来一样清澈吗?受人财贿,有违正道,有丧廉耻,为正人君子所不齿。”并传令下去:“再有送礼者,棍棒打回。”顾协杖打门生的故事传了出去,从此再也没人敢给他送礼了。等到担任中书通事舍人时,同官的人都很富有,而顾协在中书省16年,吃穿用度一直没有发生变化。
正所谓:“拿人手短,吃人嘴软。”领导干部若能坚持严格自律,做到品格高洁,不给人留下收礼的印象,别人就会畏惧你廉洁的威名,也就望而止步,不敢给你送礼了。
73岁时,顾协在任上去世。因为一生清贫如洗,他去世之后,竟然连用来入殓的被子都没有。梁武帝下诏,对他高度评价:“员外散骑常侍、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,廉洁自居,白首不衰,久在省闼,内外称善。奄然殒丧,恻怛之怀,不能已已。傍无近亲,弥足哀者。”
◼ 顾协是极为出众的立名之士,心念天下,清正清白,不以位高而徇私情,不以权重而谋私利,做人就像水一样清澈。
(维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