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527年,晋国的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。宴席间,周景王问,晋为什么没有贡物。籍谈答道,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,怎么会有贡物。没想到周景王竟然一一列举了王室赐晋器物的旧事,并责问籍谈,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忘记这些旧事,批评籍谈列举旧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。后来就留下了“数典忘祖”这个成语。
详细一点说是这样,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记载:晋国的荀跞(即文伯)受命出使东周,参加穆后的葬礼,籍谈任副使。葬礼行过,人们脱掉丧服,周景王设宴招待文伯,用鲁国献的壶作酒器。景王对文伯说:“伯父,各诸侯国都有贡品奉献朝廷,唯独晋国没有,这是为何呀?”文伯向籍谈拱拱手,让他说。籍谈回答道:“当初诸侯受封,都从王室接受了礼器宝物,借以安邦定国,所以他们能把鼎呀樽呀献给天子。晋国地处深山,同戎狄为邻,且远离王室,天子的福佑不能到达,所以经常受戎狄的侵扰,拜谢戎狄还忙不过来,哪有心思进献礼器?”
景王说:“叔父,难道你忘了吗?唐叔(即叔虞)是成王的同胞兄弟,难道他还没有得到王室赐予的宝物吗?密须出产的鼓和大车,曾是文王用来检阅军队用的;阙巩出产的铠甲,武王曾穿着它打败了商朝。唐叔把这些东西都接受下来,镇守住晋国的疆界,安抚了戎狄。此后,襄王又赐给大车、戎车、斧钺、黑黍酿的美酒、彤弓和勇士。文公也接受了这些赏赐,获得了南阳的大片土地,征服东方诸国,凡此种种,不是天子所赏赐的又是什么呢?有了功勋而不废弃,有了劳绩就记到简册上,用田地奉养,用明器抚慰,用车服表彰,用旌旗显耀,使后世子孙不忘王室的恩宠,这就是所谓的福佑。这种福佑不在叔父(即晋侯)那里,又到哪儿去了?再说,你的远祖孙伯黡本是掌管晋国典籍的,主持国家大事,所以因他的官职称之为籍氏。后来辛有的儿子董到晋国任太史,晋国便有了称为董氏的史官。你是掌管典籍的籍氏的后代,怎么倒忘了晋国的旧典呀?”
籍谈不能对。宾出,王曰:“籍父其无后乎!数典而忘其祖。”
今天我们重提“数典忘祖”这个典故,就是提醒人们,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祖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,不要忘了根。(高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