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:“天下何人快活?”有说功成名就的,有说金榜题名的,还有说富甲天下的,等等,太祖均未置可否。有个叫万纲的大臣回答:“畏法度者快活!”此言一出,众皆愕然。太祖却龙颜大悦,连夸其见解“甚独”。
古往今来的史实证明,敬畏法纪是做人的根本,是成事的必须,更是一生平安的保障。原重庆司法局局长文强,也曾出生入死、身先士卒,抓获“中国头号悍匪”张君,当是有功之人,但当其权倾一方之后,开始目无法纪、只手遮天、气焰嚣张、罪行累累,最终被绳之以法。
先贤早就有训,对于法纪,“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。”一个人如不敬畏法纪,为人处世就会变得狂妄自大、无法无天,甚至贪得无厌、肆无忌惮,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;而常存敬畏之心,就会言谈有规、举止有矩、为人正派、做事踏实,从而在工作、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。
敬而生畏。真敬假敬,问问群众;真畏假畏,百姓口碑。倘若这种畏仅是慑于巡视暗访的查办,而不是发自心田,断不会长远,也难有修为。无以规矩,难成方圆。知晓党纪国法是行政施策的“底线”,才可能化畏为敬而自觉维护遵守。邓小平同志曾说他有“三怕”:一怕党,二怕群众,三怕民主党派,体现了领袖敬畏法纪、敬畏群众、敬畏监督的高度自律。实际上,敬畏法纪并非宏哲大理,简单说,谁不敬畏法纪,谁就会在法纪面前碰个头破血流。
延安时期,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,两人在病房愉快地交谈。护士进来说:“同志,医生吩咐,病人要安静,不能会客。”毛主席说:“对不起,小同志。”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。
一次,周恩来在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。工作人员打去电话说:“有位领导要看”,接电话的小黄回答:“我们有规定,图书不外借,要看请自己来。”周恩来便冒雨来到图书馆。小黄一见是周总理,心里很懊悔,总理却和蔼地说:“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。”法纪面前人人平等,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,才能引领实现遵纪守法的新常态。敬生于心,由敬生畏,既可修其心、坚其志,还能正其身、端其行。敬畏既是党员干部的一种胸怀和境界,也是一种责任和坚守,根本源于执政所需的自觉与修为。
话说回来,为何拥有同样的权力与地位,面对同样的灯红酒绿和香风臭气,有些官员能够洁身自好、一身正气,有的就同流合污、骨酥筋软?说到底,症结就是对法纪缺乏敬畏。“法律必须被信仰,否则它将形同虚设。”一旦有某种势力凌驾于法律之上,人们就不会对法律有敬畏之感,法治也就会遭到破坏。无论是百姓还是领导干部,都要服从法纪,做到“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”。
《坛经》有故事说:“时有风吹幡动。一僧曰风动,一僧曰幡动。议论不已。惠能进曰:‘非风动,非幡动,仁者心动。’”敬畏法纪也讲求“不想违,不敢违,不能违”,“不敢”、“不能”源于法纪的惩治与机制的约束,两心中“不想”“不动”才是敬畏法纪、端正修为的根本。(姬建民)